×

搜索查询

搜索
/
/
/
“郴州模式”力破城建融资难

“郴州模式”力破城建融资难

  • 分类:公司要闻
  • 作者: 胡信松 邓建英
  • 发布时间:2015-01-29 15:4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引资开发,老街换了新颜   岁末年初,在郴州市苏仙区裕后街做生意的刘三元格外忙碌,他的小五金建材店生意红火。   作为在裕后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刘三元对老街的变化赞不绝口,“过去住在低矮破旧的老瓦房里,潮湿昏暗,街上垃圾遍地;改造后,不仅给我补了面积120平方米的住宅,还有一个门面做生意,一年收入有5万多。”   有着千年历史的裕后街,曾是郴州“九街十八巷”的一条老街, 随着城市重心的转移,裕后街渐渐变成了脏乱差的棚户区。   郴州市曾几次想改造这条老街,但这里居住人口有3000多人,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近一半居民希望“拆一还一,原地安置”,改造难度大,靠政府的财力,资金缺口非常大。就这样,裕后街的改造几次提上议事日程,又几度搁浅。   敢于先行先试的郴州市领导,决定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他们把橄榄枝伸向了省属国有企业——湖南建工集团。   经过磋商,郴州与湖南建工集团,开始携手拉开了裕后街改造的序幕。   2010年5月,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裕后街的开发建设任务。   通过3年多的建设,湖南建工集团先后投资6亿元,把裕后街打造成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娱乐休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新景点。   居民陆续回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商铺不断开业,来此观光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老街换了新颜……   政企合作,提速城市建设   其实,早在裕后街改造之前,郴州市与湖南建工集团就开始了探索合作。   2009年春天,郴州市提出“千亿投资计划”, 交通、城市、产业建设“三大会战”在这片土地激情迸发。   面对风生水起的城建高潮,钱从哪里来?成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郴州市提出以先行先试34条政策做保障,采用政企合作的BT(建设-回购)、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解决大型项目工程建设中资金紧张、管理不畅等诸多问题。   郴州的这一想法,与湖南建工集团的转型升级战略不谋而合。   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湖南建工当时提出了“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从生产施工到投资经营的转型,设立投资公司,以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在取得工程总承包权上谋取突破。   经过磋商,2009年,郴州市政府与湖南建工集团签订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投资公司,实施投资经营。   从2009年到2014年,采用BOT等投资模式,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先后投资建设了相山大道、郴州大道、郴州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42亿元,投资范围涉及市政道路、场馆建设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多个领域。   新模式获得多方共赢   谈起当年的合作,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坦言:“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握手!政府解决了融资难题,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企业通过对项目综合投资、建设、运营,提高了收益;百姓提前享受到了市政建设带来的便利。”   在双方的合作中,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共建民生工程,共促社会发展”的“郴州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郴州充分吸纳和鼓励央企、省企和民间资本200多亿元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浦发、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超过300亿元,拓宽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从而为“千亿投资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郴州城市建设创造了大步发展的新纪录,被媒体誉为“郴州速度”。   “参与郴州的城镇化建设,湖南建工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它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施工盈利的模式,开创出投资施工、房产开发等多种经营渠道,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叶新平表示,“相比于经济效益,此次合作收获最大的,还是社会效益。作为一家省属国企,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自觉服务于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取向,便能内生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等多重积极效应。”   如今,“郴州模式”又被湖南建工集团推广到湘西、娄底等9个市州,为当地的城镇化建设注资提速。   “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吸引企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的“郴州模式”,为解决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肖万春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社会投资开放,将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让社会有效资本更加合拍国家经济发展脉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合作模式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郴州模式”力破城建融资难

【概要描述】  引资开发,老街换了新颜

  岁末年初,在郴州市苏仙区裕后街做生意的刘三元格外忙碌,他的小五金建材店生意红火。

  作为在裕后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刘三元对老街的变化赞不绝口,“过去住在低矮破旧的老瓦房里,潮湿昏暗,街上垃圾遍地;改造后,不仅给我补了面积120平方米的住宅,还有一个门面做生意,一年收入有5万多。”

  有着千年历史的裕后街,曾是郴州“九街十八巷”的一条老街, 随着城市重心的转移,裕后街渐渐变成了脏乱差的棚户区。

  郴州市曾几次想改造这条老街,但这里居住人口有3000多人,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近一半居民希望“拆一还一,原地安置”,改造难度大,靠政府的财力,资金缺口非常大。就这样,裕后街的改造几次提上议事日程,又几度搁浅。

  敢于先行先试的郴州市领导,决定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他们把橄榄枝伸向了省属国有企业——湖南建工集团。

  经过磋商,郴州与湖南建工集团,开始携手拉开了裕后街改造的序幕。

  2010年5月,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裕后街的开发建设任务。

  通过3年多的建设,湖南建工集团先后投资6亿元,把裕后街打造成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娱乐休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新景点。

  居民陆续回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商铺不断开业,来此观光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老街换了新颜……

  政企合作,提速城市建设

  其实,早在裕后街改造之前,郴州市与湖南建工集团就开始了探索合作。

  2009年春天,郴州市提出“千亿投资计划”, 交通、城市、产业建设“三大会战”在这片土地激情迸发。

  面对风生水起的城建高潮,钱从哪里来?成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郴州市提出以先行先试34条政策做保障,采用政企合作的BT(建设-回购)、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解决大型项目工程建设中资金紧张、管理不畅等诸多问题。

  郴州的这一想法,与湖南建工集团的转型升级战略不谋而合。

  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湖南建工当时提出了“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从生产施工到投资经营的转型,设立投资公司,以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在取得工程总承包权上谋取突破。

  经过磋商,2009年,郴州市政府与湖南建工集团签订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投资公司,实施投资经营。

  从2009年到2014年,采用BOT等投资模式,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先后投资建设了相山大道、郴州大道、郴州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42亿元,投资范围涉及市政道路、场馆建设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多个领域。

  新模式获得多方共赢

  谈起当年的合作,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坦言:“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握手!政府解决了融资难题,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企业通过对项目综合投资、建设、运营,提高了收益;百姓提前享受到了市政建设带来的便利。”

  在双方的合作中,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共建民生工程,共促社会发展”的“郴州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郴州充分吸纳和鼓励央企、省企和民间资本200多亿元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浦发、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超过300亿元,拓宽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从而为“千亿投资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郴州城市建设创造了大步发展的新纪录,被媒体誉为“郴州速度”。

  “参与郴州的城镇化建设,湖南建工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它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施工盈利的模式,开创出投资施工、房产开发等多种经营渠道,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叶新平表示,“相比于经济效益,此次合作收获最大的,还是社会效益。作为一家省属国企,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自觉服务于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取向,便能内生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等多重积极效应。”

  如今,“郴州模式”又被湖南建工集团推广到湘西、娄底等9个市州,为当地的城镇化建设注资提速。

  “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吸引企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的“郴州模式”,为解决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肖万春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社会投资开放,将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让社会有效资本更加合拍国家经济发展脉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合作模式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 分类:公司要闻
  • 发布时间:2015-01-29 15:40
  • 访问量:
详情

  引资开发,老街换了新颜

  岁末年初,在郴州市苏仙区裕后街做生意的刘三元格外忙碌,他的小五金建材店生意红火。

  作为在裕后街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刘三元对老街的变化赞不绝口,“过去住在低矮破旧的老瓦房里,潮湿昏暗,街上垃圾遍地;改造后,不仅给我补了面积120平方米的住宅,还有一个门面做生意,一年收入有5万多。”

  有着千年历史的裕后街,曾是郴州“九街十八巷”的一条老街, 随着城市重心的转移,裕后街渐渐变成了脏乱差的棚户区。

  郴州市曾几次想改造这条老街,但这里居住人口有3000多人,改造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近一半居民希望“拆一还一,原地安置”,改造难度大,靠政府的财力,资金缺口非常大。就这样,裕后街的改造几次提上议事日程,又几度搁浅。

  敢于先行先试的郴州市领导,决定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他们把橄榄枝伸向了省属国有企业——湖南建工集团。

  经过磋商,郴州与湖南建工集团,开始携手拉开了裕后街改造的序幕。

  2010年5月,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裕后街的开发建设任务。

  通过3年多的建设,湖南建工集团先后投资6亿元,把裕后街打造成了一个集商业、居住、娱乐休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新景点。

  居民陆续回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商铺不断开业,来此观光购物的游客络绎不绝,老街换了新颜……

  政企合作,提速城市建设

  其实,早在裕后街改造之前,郴州市与湖南建工集团就开始了探索合作。

  2009年春天,郴州市提出“千亿投资计划”, 交通、城市、产业建设“三大会战”在这片土地激情迸发。

  面对风生水起的城建高潮,钱从哪里来?成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郴州市提出以先行先试34条政策做保障,采用政企合作的BT(建设-回购)、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解决大型项目工程建设中资金紧张、管理不畅等诸多问题。

  郴州的这一想法,与湖南建工集团的转型升级战略不谋而合。

  作为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湖南建工当时提出了“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逐步实现从生产施工到投资经营的转型,设立投资公司,以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在取得工程总承包权上谋取突破。

  经过磋商,2009年,郴州市政府与湖南建工集团签订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建工集团在郴州成立相山投资公司,实施投资经营。

  从2009年到2014年,采用BOT等投资模式,湖南建工集团在郴州先后投资建设了相山大道、郴州大道、郴州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42亿元,投资范围涉及市政道路、场馆建设以及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多个领域。

  新模式获得多方共赢

  谈起当年的合作,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坦言:“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握手!政府解决了融资难题,加速了城市建设步伐;企业通过对项目综合投资、建设、运营,提高了收益;百姓提前享受到了市政建设带来的便利。”

  在双方的合作中,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共建民生工程,共促社会发展”的“郴州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郴州充分吸纳和鼓励央企、省企和民间资本200多亿元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浦发、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超过300亿元,拓宽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从而为“千亿投资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郴州城市建设创造了大步发展的新纪录,被媒体誉为“郴州速度”。

  “参与郴州的城镇化建设,湖南建工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它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施工盈利的模式,开创出投资施工、房产开发等多种经营渠道,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叶新平表示,“相比于经济效益,此次合作收获最大的,还是社会效益。作为一家省属国企,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自觉服务于地方政府重大战略取向,便能内生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等多重积极效应。”

  如今,“郴州模式”又被湖南建工集团推广到湘西、娄底等9个市州,为当地的城镇化建设注资提速。

  “社会资本是市场中最灵动、鲜活的投资要素。吸引企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的“郴州模式”,为解决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湖南省委党校教授肖万春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社会投资开放,将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让社会有效资本更加合拍国家经济发展脉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合作模式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新闻中心

Products Center

新闻中心

相关新闻

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通告
关于公司名称变更的通告

湖南建投集团召开2024年党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湖南建投集团召开2024年党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2024年12月31日,湖南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审计委员会主任蔡典维主持召开2024年党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集团党委领导谭丁、陈克军、黄甲平、熊用机、刘新银、谭民俊和审计委员会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共赴新程!湖南建投交建公司醴娄高速、茶常高速项目正式竣工通车
共赴新程!湖南建投交建公司醴娄高速、茶常高速项目正式竣工通车

2024年12月31日,由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参与建设并优质履约交付的2条高速公路——G6022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三门枢纽至娄底枢纽段(以下简称醴娄高速)以及S92茶陵至常宁(含安仁支线)高速公路(以下简称茶常高速)正式建成通车,助力湖南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大关,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湖南省高速公路网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湖南建投集团荣获2024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等30项荣誉
湖南建投集团荣获2024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等30项荣誉

12月27日,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2024年会暨创新企业文化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公布了2024年度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名单。湖南建投集团及旗下建工集团等十家单位荣获“2024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称号;湖南安装等八家单位荣获“2024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杨昶等十二位职工荣获“2024湖南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工作者”称号!

益常高速扩容工程竣工通车背后的“湖南建投”力量
益常高速扩容工程竣工通车背后的“湖南建投”力量

12月26日,在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常德分会场,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下称“益常高速扩容工程”)正式竣工通车,将与2020年通车的G5517长常北线高速长沙至益阳段连成一条通往湘西北地区的全新高速通道,有效缓解长沙往返益阳、常德等地区的交通压力,对加速形成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城龙高速路面二标项目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摊铺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城龙高速路面二标项目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摊铺

12月28日,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城龙高速路面二标项目水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摊铺,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党建引领 文化赋能 |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荣获“2024年度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
党建引领 文化赋能 |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荣获“2024年度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

12月27日,湖南省企业文化年度盛会——2024创新企业文化发展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揭晓了2024年度湖南省创新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湖南建投交建公司荣获“2024年度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典型经验示范单位”。

湖南建投集团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
湖南建投集团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

12月27日,湖南建投集团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2024年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集团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确保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典维出席并讲话,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谭丁主持会议。集团党委领导陈克军、黄甲平、熊用机、桂兹军、邓建英、刘新银、罗振宇、刘屹颀及高管等出席会议。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召开新任外部董事见面会
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召开新任外部董事见面会

12月27日,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召开新任外部董事见面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涛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公司外部董事、在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新程启航!益常高速扩容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新程启航!益常高速扩容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2024年12月26日,益常高速扩容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曹志强在调研湖南建投集团时强调: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
曹志强在调研湖南建投集团时强调: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

12月23日上午,副省长曹志强赴湖南建投集团调研,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国企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防范化解风险,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

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振宇一行赴湖南建投交建公司调研指导
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振宇一行赴湖南建投交建公司调研指导

12月19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振宇带队到公司调研指导工作,湖南建投交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涛,公司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调研。

×
  • 集中采购履约平台

  • 云之家登录入口

×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公司官方公众号

页面版权所有 ©湖南建工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湘ICP备16001072号